越思雨:2016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硕士毕业生,罗马第一大学博士生
一、终于等到了停课的通知
在家隔离已经快半个月了,至今我还清楚记得那天等待政府关闭学校的通知时的紧张心情。当天下午十二点左右,很多新闻网站的首页都出现了一则关于“政府将关闭意大利全部学校”的报道,下午三点多钟,我们收到学校的邮件,提醒大家关注学校网站,最终结果还未确定。因为一直没有消息,晚上离开图书馆时,都不知道还要不要和大家说“明天见”。结果当晚九点多钟,学校的正式邮件就来了:从3月5号到15号停止一切教学活动。其实,关闭学校的消息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我们宁愿称之为好消息。因为当各项措施只集中在疫情严重的北部时,我所在的罗马以及绝大多数意大利中南部地区,都仿佛与新闻中报道的是两个世界:新闻里的意大利水深火热,门外的意大利一片祥和。而从12月底到现在,我们和国内同胞几乎是共同经历着这个特殊时刻。所以当疫情在意大利爆发时,我们深刻地知道每日增长的数字意味着什么,更知道冠状病毒(Covid-19)比流感危险得多。的确,关闭全境的所有学校,意味着意大利的疫情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刻,采取严厉措施遏制病毒的传播刻不容缓。全国关闭学校的消息,不仅让我们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更重要的是在向民众传达多加重视、勤加防范的消息。
二、居家隔离的学习和生活
1.宅家日常
学校关闭后,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在家的隔离生活。我在学校关闭之前,就已经囤了很多易保存的食物在家,以应对不备。而身边较为熟悉的几位中国同学,也都和我一样,早先就备了些物资,如口罩、洗手液等,但是因为政府没有具体的举措,我们也只是或多或少、象征性地买了些。还有一部分中国同学,直到政府采取严格措施之后,才开始准备相关物资。
自从疫情在意大利爆发以来,虽然很少有人佩戴口罩,但是早已出现了口罩脱销的现象,只有个别药店和商店还偶尔能找到。我在很早之前,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楼下的中超买了几个口罩,但是一直都没有用过,而现在也只在出门去超市的时候佩戴,而且去超市的频率也一般都保持在一周到十天左右一次。超市里各项物资供应齐全,无论是新鲜的瓜果蔬菜、肉类制品,还是易保存的油盐米面;另外,超市里还可以买到洗手液、消毒液等清洁用品。虽然个别防病毒用品,如某品牌的杀菌洗手液和医用酒精等已经无法买到,但是药店正常营业,还是可以应对日常生活所需。没有了图书馆的环境,在家学习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身旁的手机、桌上的零食、厨房室友的谈笑等等,不过制定一个具体的学习计划可以很有效地应对上述干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正在逐渐适应这种生活。不过,不能外出使得我分外想念中国餐馆和汉堡王。
与此同时,我也问了在一大其他专业读书的几位中国留学生,大家目前的状态都和我一样:“乖乖宅家”,除了去超市购物,其他时间都待在家里。我们完全就是在重复一个月前的中国隔离生活。虽然政府规定了严格的出行措施,但是因为国情和文化的差异,还是挡不住热情的意大利人出门的步伐,但是相比以前,人员流动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
2.每天傍晚18点准时的“演唱会”
相比于全民变身“中华小当家”的中国,意大利则走在“全民音乐家”的路上。“即使相距很远,打开窗户或走到阳台,让我们一起演奏吧“,热情又文艺地意大利人民选择用音乐来连接身在异处的每一个人。在这次“阳台演唱会”中,意大利人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多才多艺:从吉他到小提琴、架子鼓、小号、竖琴,应有尽有;家里的音响和麦克风也被搬到了阳台上;还有人直接拿起厨房中的锅盖附和。令人感动的是,在罗马有一位男子在结束播放“演唱会”指定曲目后,自动放起了《义勇军进行曲》,随之也有人大声喊出“谢谢中国”,并响起阵阵掌声。
除了唱歌,很多意大利群众亲自绘制了写有“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旗帜,挂在阳台和窗户上,向窗外的他人送去鼓舞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战胜病毒的决心和信心。
不过对此,我还是希望有关专家能够为此类阳台活动的安全性作出评估和建议。毕竟,我们也曾经踏上过“全民歌唱家”的道路,但是为了防止病毒的传播,我们还是乖乖在家做起了凉皮和蛋糕。
3.口罩,戴还是不戴
从意大利疫情暴发之时,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国内亲友的急切问候和防范建议。初期政府没有关闭学校时,一方面我每天都在“戴口罩”和“别出门”的消息轰炸中起床,另一方面我却完全做不到。是的,我曾经也反思过,不戴口罩是不是因为自己心里承受能力太弱,经不起别人目光的拷问。可是问了身边的很多人,大家都在戴和不戴之间犹豫,因戴口罩引起的争端和事故,也一直时有发生。说实话,我并不担心自己会因戴口罩被打,因为我相信绝大多数意大利人都是理智而且明事理的,然而我不确定自己能否承受地铁里人们各种各样的目光。
因为欧洲没有戴口罩的习惯,更没有国内用口罩保暖或防过敏的现象,并且因为生活习惯、民族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这里戴口罩仿佛是在脸上写了“我生病了”字样,出门免不了引起异样的目光。所以当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戴口罩,我也没有想过戴,后来随着疫情的逐渐发展,直到北方封城之后,罗马还是几乎没人戴口罩,我虽然感到担心但是也没有戴,直到罗马开始出现病例后,我便开始动摇。我第一次戴口罩那天,是晚上从图书馆回家时赶上了下班高峰期,我就戴起了口罩挤地铁。然而,刚进地铁就看到身边有人开始下意识地低头、捂鼻子、用围巾捂起嘴巴,还有两位年轻人在我身后大声嚷嚷“冠状病毒”,并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捂起嘴鼻。也正是从那段时间起,疫情在全意大利发展迅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戴口罩,最后到学校关闭后,我就再也不用担心出门是不是要戴口罩了。
最后关于戴口罩,我虽然对意大利人不习惯戴口罩表示理解,但是特殊情况应该特殊对待,既然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阻断病毒的传播,保护他人也保护自己,那么戴口罩也并非如此困难。最重要的是,对戴口罩的他人更要表示理解和尊重。
三、意大利疫情的从始至今
1.疫情发展和政府应对措施
意大利最早的冠状病毒感染者是在罗马旅游的一对中国夫妇,,据意大利卫生部官方网站的消息,两人于1月30日被确诊,并从1月29日起就在意大利Spallanzani医院进行隔离。但是由于两人全程都自行采取谨慎的隔离措施,所以直到2月18日第三名病例出现之前,意大利的感染数量一直没有增长。第三例是一名意大利撤侨行动中,一名从武汉被撤回意大利的男子。接着就是2月18日的第一个“二次传播”病例,从那之后意大利的疫情便开始以不可控制的速度爆发,从初期的一天增长几十例到现在一天几千例的增长,到3月19日凌晨12点,意大利累计病例已有36295例,死亡3013例。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停飞中国直航的国家,意大利从1月31日停飞中意之间所有的航班,再到今日禁止民众出行,意政府已经出台多项法令应对疫情的发展。先是2月23日出台法令,制定了包含“禁止进入并且远离已有疫情的区域,中止游行示威等活动“等内容的措施;其次从2月25日,政府陆续出台了五项法令,关闭全境内的咖啡馆、酒吧、餐馆等公共场所,只开放食品类商店、加油站、报摊、烟草店等;工厂正常开放,但是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在采取全国性措施之前,政府曾按照疫情严重程度,将疫情严重的区域划分为不同疫区,并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控制人口出入。但是自3月9日起,全国不再划分区域,采取统一措施,并规定除特殊情况外,自行在家隔离。如因购物、工作等原因出门,需要填写自我声明,并随身携带。各学校也陆续开始以网课的形式开展远程教学活动。
2.医疗机构现状
意大利的医疗基础设施水平位居世界前卫,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2019年的全局医疗质量排名中,意大利在“上呼吸道疾病”、“下呼吸道疾病”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领域,以满分排名第一;另外2月初,在意大利的头两例病人被确诊阳性后,病毒学家于48小时之内就分离出了冠状病毒,足以见证其医疗水平。
虽然如此,激增的病例还是让疫情严重的北部伦巴第大区的医疗资源面临崩溃。后该区效仿我国的方舱医院,预备在米兰一家国际会展中心建成一座容纳400张重症监护病床的医院;此外,位于该区的城市贝加莫由于没有床位,也已将两位重症病人转移到南部的西西里;以此来减轻北部医疗体系的压力,为病患的接收和诊治提供便利。
3. 误解与教训
此次疫情暴发的初期,中国人在国外遭到了各种歧视,或轻或重,包括我自己在内也遇到了一些。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开始有更多的人意识到病毒以及流行病是全人类的难题,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错误,没有万能疫苗,那么病毒就始终无法避免。中国人不是病毒,冠状病毒更不叫“中国病毒”。
此外,意大利是欧洲唯一一个采取如此严格措施,抗击病毒的国家,并积极向中国学习经验,采取封城、在家隔离、建方舱医院等措施。而且在此次战役中,中国对意大利倾力相助:不仅派遣了国内曾在一线工作的经验丰富的医疗队,而且向意大利捐赠了大量的呼吸机、口罩、防护服等稀缺医疗物资,最为关键的是,中国医疗队带来了国内康复患者的血浆和健康者的血浆,而这几乎是解药般的存在。我们在意学习的中国学生,也深刻地感到了祖国的温暖和强大,不仅有华商和快递公司为我们免费提供口罩,还有在意援助医生为我们免费提供线上咨询。
我们虽然仍处在抗击病毒的关键期,各项物资也都供应紧张,但是却仍对他国施以援手,慷慨相助,送去最有经验的医疗人员和极其稀缺的物资。在佛洛伦萨街头,有一位中国女生在街头免费发放口罩,路过的意大利大哥忍不住感叹“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民族”!中国的援助和自身过硬的医疗技术,使得意大利在此次战斗中具有了很大的优势的,而中意友谊在这次抗击病毒的战役中,也从国家到民众层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固和深化。
虽然中国在这次疫情的控制中也并非十全十美,但是在中国为抗击病毒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后,有“作业”可抄的世界各国,是否也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引起足够重视,为全人类的健康和全世界的未来考虑,而非忙于怪罪和归责,这值得每一个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