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动态周报(2025.05.06)

发布者:田守顺发布时间:2025-05-06浏览次数:10

一、美国科研人员困境加剧,前哈佛教授加入清华大学

因卷入中国“千人计划”而被定罪的美国哈佛大学前化学教授、知名纳米科学家查理斯·利伯(Charles Lieber),已全职加入清华大学。51日,清华大学在官网发文称,曾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主任的利伯,全职加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并受聘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最近还吸引了其他知名研究人员,例如来自微软研究院的美国人工智能科学家亚历克斯·兰姆(Alex Lamb),他以助理教授的身份加入了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清华大学正在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战略领域广泛招揽人才,力争成为全球科学创新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曾被美国政府指控为间谍的华人物理学者郗小星,在接受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旗下《化学世界》(Chemistry World)杂志采访时说,利伯是纳米技术最顶级的人才之一,但他现在在美国找不到任何工作,前往中国工作对利伯和中国技术发展皆有裨益。包括郗小星自己在内的许多美国科学家都对资金不足甚至被取消感到紧张。许多在美的中国科学家无法获得从前那样多的研究工作机会,而美国复杂的信息披露规则让华裔学者倍感随时可能惹上麻烦的不安。

美国政府科研资助机构正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经费削减危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已经被迫取消了1000多项正在进行的研究拨款。《华盛顿邮报》对NSF拨款数据库的分析显示,自特朗普就职以来,NSF授予的拨款数量仅为2024年同期的一半,导致新研究的资金投入大幅放缓。52日,特朗普政府提交了2026财年的部分预算提案,将NSF的预算削减约56%,从88亿美元降至39亿美元。如果实施大幅削减预算的政策,NSF运营的旗舰级研究基础设施,如望远镜、天文台、南极行动也将面临关停的风险。在许多科研人员被取消科研资金、失去研究机会、从原先岗位遭辞职的同时,还在正常工作的美国科研人员也深感不安,因为担心自己的科研资金随时会被取消。

二、法国吸引美国科学家计划引发本国学术界批评

418日,法国高等教育和科研部发布新闻公报称,正式启动“选择法国科研”平台,借全球科研人员大规模流动的时机,吸引国际学者赴法或赴欧开展研究。公报介绍,这一在线平台由法国国家科研署运营,隶属“法国2030”国家投资计划,目标是鼓励法国大学及科研机构设立科研项目,接收国际科研人员到法国定居并继续开展科研。除可从院校、地方政府或私营部门获得资金外,每个项目还可通过“法国2030”获得额外资金,最高可达项目总金额的50%。据悉,“选择法国科研”平台主要关注七大研究领域的项目,包括健康研究,气候、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社会,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空间科学,农业、可持续食物、森林与自然资源,低碳能源,数字组件、系统与基础设施。

为科学家搬迁提供资金可能在政治上引发争议,因为法国政府正计划通过400亿欧元的增税和削减开支,将明年预算赤字降至国内生产总值的4.6%。搬迁一名顶级研究员及其团队三年的成本约为100万欧元。法国最大科研工会SNCS-FSU的秘书长鲍里斯·格拉拉克(Boris Gralak)表示,专门拨款吸引美国科学家可能造成双轨制,引发法国科学家抗议。

三、NIH将终止外国研究资助,引发跨国实验研究危机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新政策将终止向美国境外实验室和医院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威胁全球数千个健康项目和临床试验,涉及新兴传染病、癌症等课题。NIH51日宣布,将于10月起不再续签或发放新的资金“国际分拨许可”——即美国研究人员可向国际合作方提供的NIH资金,用于辅助完成研究项目。NIH每年通常在此类奖项上支出约5亿美元。

公告称,NIH正在为国际研究人员建立新的资助政策,该政策目前尚未公布。新政策针对所有美国境外的分拨资金,无论其位于中国、朝鲜等受关注国家还是英国等盟国。政策称,若项目因失去国际分拨许可无法继续,研究将被终止。根据新规,国际研究人员需像美国本国申请资助的学者一样提交申请并接受审查。公告以现行政策不足以维护国家安全和项目透明度为政策调整理由。

四、特朗普削减科研经费或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根据美国大学宏观经济与政策分析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削减联邦科研经费可能造成类似重大经济衰退的长期经济损害。近几个月,特朗普政府试图取消或冻结向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的数十亿美元拨款,并大幅削减对NIHNSF等机构的资助。此外,更严重的科研资金削减可能即将到来,特朗普2026年预算草案拟将NIH470亿美元预算削减40%,并将其27个研究所合并为8个。

经济学家警告称,此类削减可能削弱美国在疫苗研发、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竞争力,并可能长期减缓收入和生产力增长。他们认为私营部门无法完全替代政府资金,因为基础研究风险过高且回报周期过长,难以吸引足够的私人投资。该团队的研究首次尝试量化特朗普削减科研资金的潜在风险。由于政府计划的全貌尚未明确,研究人员模拟了多种情景。即使最温和的方案——将公共科研资金削减25%——也会导致经济下行。经通胀调整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长期萎缩3.8%,降幅与2009年结束的大衰退相当。削减科研资金导致的经济产出下降将比大衰退更渐进,但影响也更持久。科研资金削减将削弱创新,导致生产力增长放缓,最终造成经济产出永久性下降。研究人员估计,科研资金削减25%将导致政府长期收入减少4.3%。更大规模的资金削减影响更甚。研究人员预测,若削减50%GDP将下降近7.6%;若削减75%GDP将下降11.3%,降幅超过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的任何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