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国启动全球人才计划
6月22日,英国政府正式宣布设立全球人才工作组(Global Talent Taskforce)并推出总额超过1.15亿英镑的新型人才支持基金,旨在吸引全球最具潜力和创造力的科技、工程、研究与创意领域人才迁往英国。同时,计划延续《移民白皮书》承诺,扩大“高潜力个人签证”(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 visa)的资格机构范围,并为顶尖人才快速进入英国高增长与战略产业开辟通道。
全球人才工作组将直接向首相与财政大臣汇报工作,重点吸引包括研究人员、企业家、投资人、顶尖管理与工程人才及创意精英在内的国际人才,并通过英国的外交与商业网络建立人才迁英通道。5400万英镑的“全球人才基金”将在今后5年内用于覆盖研究人员及其团队的迁移与研究成本。该基金将通过英国研究与创新署(UKRI)分配至顶尖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由高校和机构凭借专业能力筛选目标资助对象研究人员。
与此同时,英国国家学术院宣布新增两条快通道研究资助:(1)英国皇家学会将拨款3000万英镑,设立“法拉第发现奖”国际快通道研究资助;(2)英国皇家工程院从其1.5亿英镑“绿色未来奖学金”基金中设立类似国际快通道研究资助,确保英国在科学与研究领域的全球顶尖人才竞争中保持优势。
此前,英国已推出两项顶尖人才资助计划:(1)“图灵人工智能全球资助项目”提供2500万英镑资助全球顶尖学者在英国机构组建团队,开展突破性人工智能研究,获奖者5年内最高可获500万英镑资助;(2)“Encode:科学人工智能奖学金资助”,旨在将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研究者引入前沿科学实验室,加速产业转化,新一批人才预计于2025年秋季抵英。
英国政府强调,该项政策不会影响英国整体净移民数量,而是旨在吸引高贡献型迁入者。随着英国重返欧盟“地平线欧洲”科研合作框架,英国科研人员已恢复申请欧盟相关项目的资格,并有望获得更多国际合作资金支持。
二、日本强化量子技术战略
近期,日本政府“量子技术创新会议”汇总了构筑量子生态系统的推进对策,并将建议汇总提交给了日本政府科学技术政策担当大臣城内实。对策聚焦量子技术实际应用场景创造与生态系统构建,旨在确保日本在全球量子技术竞争中持续保持并强化领先地位。
日本政府除了在过去5年间筹款约3300亿日元外,还制定了聚焦研究开发的《量子技术创新战略》、面向社会变革的《量子未来社会愿景》以及以量子技术实用化和产业化为目标的《量子未来产业创造战略》三项战略。此外,日本还将多种技术路线的量子计算机引入G-QuAT(量子与AI融合技术业务开发国际研究中心),完善了量子技术与高性能计算机融合的测试设备环境,为技术落地奠定基础。
针对量子技术难落地的痛点,“量子技术创新会议”提出以生态系统构建为核心的推进对策,重点围绕四大方向展开:
1.提升市场可预见性与资源整备:通过创造应用场景并确立技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解决量子技术试用后才能普及的关键障碍;同步整备人才、物资及资金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
2.强化人才培育与国际拓展:通过多样化项目拓宽人才基础,完善教育环境,覆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需求;提升日本研发环境与市场的全球价值,加强海外信息传播,增强国际竞争力。
3.建设战略基地支撑技术落地:推进测试设备环境扩充,建立用户友好型使用体制;推动量子计算机重要部件材料国产化、稳定供应的国际合作;开展技术瓶颈分析,同时在基础研究外,支持低成本化开发及各层级协作;支持涵盖基于路线图等的人才培育在内的标准化战略制定,并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活动。
4.构建可持续资金循环与市场:通过扩充测试设备、普及活动等创造新型应用场景,确立评估硬件性能等指标的基准并反馈至供应商;探讨风险投资支持的量子孵化计划及政府采购等支援措施,推动市场良性循环。
日本政府明确表示,将基于此次建议,在来年度概算要求中计入必要预算,重点加速推进12个量子技术创新基地的体制强化与合作强化,进一步整合资源、协同攻关,确保量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实际应用。
三、印度电动车依赖中国技术破局
尽管与中国存在地缘政治紧张,但印度正选择一条与美国不同的道路。在推动本土电动车(EV)转型中,印度未采取美国式对华技术管制,而是依赖中国技术填补本土产业空白,为本土创新争取时间。
前阿贡国家实验室电池材料科学家普拉加蒂·达拉帕内尼指出,没有中国技术,印度将面临供应链短缺、产品上市延迟及多样性不足等问题。当前,印度本土电动车企业因政府要求本地化组装、削减消费者购车补贴等补贴政策调整而陷入困境,中国技术成为连接印度突破困局的关键。
自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尽管印度封禁了TikTok、SHEIN等中国应用,并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比亚迪等中企在印设厂,但其电动车产业仍深度依赖中国技术。今年3月,印度削减了35种电动车组件关税,进一步便利两国技术流通。市场研究公司Market Research Future高级分析师舒巴姆·蒙德表示,印度头部电动车企业(如塔塔汽车、马恒达、欧拉电动等)仍依赖中国供应商提供锂离子电池和电力电子元件,即便最终组装在印度完成。
与美国对中国电动车组件(尤其是电池)加征关税、阻碍行业发展的政策不同,印度选择“软保护主义”,印度的策略是在本土替代技术成熟前,与中国供应链融合而非隔离。正如Market Research Future的蒙德所言,印度的目标是构建有韧性的本土生态,而非孤立,这与美国对华“激进脱钩”形成对比。在中印地缘竞争背景下,印度对中国技术的开放态度虽面临战略与安全风险,却也成为其电动车转型的现实选择。
四、欧美以数据合规打击中国科技产品
6月27日,德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表示,中国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涉嫌非法将德国用户数据传输至中国,违反《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该机构已正式要求苹果与谷歌对该应用进行及时审查,并考虑将其从应用商店中下架。德国数据保护专员梅克‧坎普(Meike Kamp)在声明中指出,DeepSeek无法令人信服地证明,德国用户的数据在中国受到与欧盟同等水平的保护。德国当局已向谷歌和苹果通报DeepSeek的违规行为。业内专家警告称,若德国下令禁止DeepSeek,其影响可能迅速扩展至整个欧盟。Cripps律所律师马特‧霍尔曼(Matt Holman)表示,这一事件很可能会导致欧盟及英国范围内的DeepSeek禁令,因为德国适用的规则与欧盟其它地区以及英国的规则相同。
无独有偶,6月28日,美国两位国会议员致函美国商务部,呼吁对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一加(OnePlus)在美销售的手机设备开展安全调查。信函由众议院中美战略竞争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John Moolenaar)及议员拉贾·克里希纳莫西(Raja Krishnamoorthi)联合签署。他们指出,一加手机在美国主要零售商如百思买(BestBuy)和亚马逊(Amazon.com)有售,并兼容美国两大移动网络运营商Verizon和T-Mobile的网络。这使得一加手机在美国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疑虑。
议员援引某商业公司提交给委员会的分析报告,称一加手机可能在未经用户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收集包括敏感个人信息在内的多种数据,并可能将数据传输至位于中国管辖范围内的服务器。报告特别提到,数据收集可能涉及屏幕截图等敏感内容。两位议员因此要求商务部信息与通信技术及服务项目组展开调查,明确一加手机收集的数据类型及其传输路径,以评估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五、美议员提出《禁止敌对AI法案》
6月25日,美国国会一批跨党派议员周三宣布将在参众两院同时推出一项名为《禁止敌对国家人工智能法案》(No Adversarial AI Act)的提案,拟禁止美国联邦行政机构使用中国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包括中国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在内。
DeepSeek在今年1月曾声称其AI模型可媲美ChatGPT,但成本却远低于美国同类技术,引发全球关注。然而,自此之后,该公司产品因数据安全问题,已在部分美国企业与政府机构中遭禁用,特朗普政府亦正考虑全面禁止在美政府设备中使用其产品。
该法案由众议员约翰·穆勒纳尔(John Moolenaar)与众议员拉贾·克里希纳穆尔提(Raja Krishnamoorthi)共同提出,旨在建立一个永久性框架,禁止美国政府使用来自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等外国对手国家开发的AI模型。法案要求联邦采购安全委员会(Federal Acquisition Security Council)建立并定期更新上述国家AI模型的清单。联邦机构若需采购或使用该类AI技术,必须获得国会或白宫预算管理办公室的豁免,且须证明相关技术不受外国敌对势力控制或影响,才可申请移除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