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代》发布年度全球AI百人名单
《时代》双周刊网站于8月29日发布2025年度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人名单,名单将入选人分为行业产业的领导者、技术商业的创新者、制度法律的塑造者和社会文化的思想者四种类型。其中,黄仁勋、汪滔、魏哲家、梁文锋、任正非、王兴兴等华人企业家入选领导者;彭军、埃德温·陈等华人企业家入选创新者;李飞飞入选塑造者;郝珂灵、薛澜等华人专家入选思想者。
今年榜单更加关注AI人才与投资。报道提出,2025年人工智能的一大主线就是人才竞争。投资者向初创企业投入了数亿美元,据报道,像Meta的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领导人甚至开出了九位数的薪酬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员。顶尖研究人员会像NBA全明星球员一样受到热捧。扎克伯格招聘的两位重要人物汪滔(Alexandr Wang)和纳特·弗里德曼(Nat Friedman)与他一同入选2025年《时代》杂志100位人工智能人物。
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支出不断加速,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对计算机处理设备的投资增长速度几乎是GDP 增长速度的四倍。即使考虑到通货膨胀,目前的投资计划支出可能是曼哈顿计划的 25 倍。如何使用这笔资金的决定是由今年入选百人名单的多人做出,其中包括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OpenAI 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xAI 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白宫人工智能沙皇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和欧盟的汉娜·维尔库宁(Henna Virkkunen)。
二、美劳动部发布技工人才发展战略
美国劳工部联合商务部、教育部发布了多机构联合战略,旨在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AI)技术劳动力需求。该战略围绕五大支柱展开:行业驱动发展策略、劳动力流动性、系统整合、问责机制,以及灵活性与创新。其中,首要支柱特别强调行业在构建AI人才管道中的作用,联邦资金将用于支持企业主导的技能提升项目,以缓解人才短缺问题。
美国劳动力中普遍存在AI技能尚未充分开发的情况。培训组织国家技能联盟(National Skills Coalition, NSC)202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劳动力缺乏AI技能是一个严重问题。NSC高级政府事务经理卡罗琳·特雷希塔(Caroline Treschitta)指出,需要更好地协调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以确保劳动力具备必要技能。
三、美教育部要求高校加强学术安全
8月26日,美国教育部联合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和国家反情报安全中心(NCSC)发布了《保护学术界》(Safeguarding Academia)指南,旨在帮助美国高校识别和应对外国势力在科研和人才招募中的渗透风险。报告指出,美国高校因其开放的研究环境、国际合作以及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长期以来成为外国对手获取技术、知识产权和敏感信息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半导体、高超音速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