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高等教育格局重塑
202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揭示了全球高等教育格局的深刻变化。
亚洲高校正在迅速崛起,成为科研与创新的新增长极。中国大陆已有35所高校进入世界前500名,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稳居全球第12与第13位,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首次跻身前40,中国在全球前40高校中由去年的三所增至五所。香港六所高校全线提升,香港大学升至第33位,韩国十所高校排名上升,四所进入全球前100,显示出科研质量与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东南亚地区同样表现突出。印尼在全球排名进步最快,马来西亚六所高校名次提升,泰国朱拉隆功大学首次进入世界前600。此外,土耳其以109所上榜高校成为全球第四大高等教育强国,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高校表现活跃,推动区域教育复兴。这些变化标志着新的地理科研中心正在形成,亚洲正在成为全球知识与创新的重要舞台。
二、金融AI人才需求提升
根据《银行业AI采用指数》,美国大型银行在AI应用成熟度方面遥遥领先。摩根大通在该指数中位列第一,而瑞银排名第七。报告指出,AI投入领先的银行正在加速拉开差距,其AI应用进展速度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AI技术已从实验性探索进入可量化的商业价值阶段。劳埃德银行集团(Lloyds Banking Group)的金融机构情绪调查显示,59%的受访银行在过去12个月中已实现AI驱动的生产力提升,显著高于2024年的32%。约三分之一的银行表示,AI已明显改善客户体验,并带来更深层次的客户洞察。随着回报率持续上升,约半数金融机构计划在未来一年进一步增加AI预算投入。
三、六所高校拒绝特朗普政府协议
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向多所高校发出协议邀请,提出在扩展联邦资金支持的条件下,要求学校实施系列政策和管理改革。据白宫官员介绍,最初收到信函的九所大学包括范德堡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南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亚利桑那大学、布朗大学及弗吉尼亚大学。随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堪萨斯大学及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被邀请加入。
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南加州大学及弗吉尼亚大学已明确拒绝,理由均涉及协议可能限制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权。达特茅斯学院虽未表明立场,但强调学校不会妥协学术自治。不过,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则对协议持开放态度,表示欢迎新机会并期待与政府合作。
四、欧盟计划强制中国资方技术转让
欧盟正酝酿一项新规,拟要求中国等非欧盟企业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必须满足包括技术转让、本地生产和雇佣欧盟劳动力在内的一系列条件。该政策将作为《工业加速法案》(Industrial Accelerator Act)的一部分,于今年11月正式提出,旨在通过制度化手段强化欧洲在关键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减少对中国制造业和关键原材料的依赖。
据知情人士透露,相关规定将主要适用于数字技术、汽车、电池等关键产业。外资企业若希望在欧盟市场开展业务,必须在欧洲境内创造就业、进行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转移,并使用一定比例的欧盟原材料和劳动力。
